培养孩子“亮剑”精神
学会自信、坚强 懂得惜福、感恩
重庆分公司地址:
重庆市渝北区中渝爱都会国际广场3栋29-13
重庆分公司联系电话:
023-67967007 13389648356
24小时咨询热线:
张老师:13389648356
生命VS分数,我们的孩子缺少哪种教育?
[亮剑教育集团] 发布时间:2017-03-03 10:55
确认一下自己是否记着带一样东西?什么东西呢?
女孩子出门在外带一只哨子。因为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况时,尤其是晚上,吹哨子比喊救命效果要好。
聚会十分热闹,餐饮时提供了饮料。其间她的好朋友建议她喝些啤酒,说啤酒也是饮料,她应当怎样?
毫不犹豫地回绝,不喝含酒精的东西是未成年人的原则。
聚会不久结束了,小丽在餐厅入口处和朋友们说再见。在小丽要离开这儿回家前,她应当怎么样?
事先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,表明她马上就要回家。这样家里人对她的回程有个预期,超过时间不回家就回倒着找。
然后,刚要出来,她碰见了陌生的而又机灵的小伙子向他自我介绍,并且跟着她,问她是否口渴,让她喝他拿着的饮料。小丽当然应当怎样?
不喝任何她不是亲手买来的饮料。
小丽不愿夜间和一个陌生人单独在街上走,于是直说自己急于回家和对方说起了“再见”,小伙子知道她要走了,于是向她要电话号码,她怎么办?
我女儿给出的答案是:不给,可以记下他的电话号码,以示礼貌,争获得主动权。
现在天色已晚,小丽不能确定还有没有公交车回家,于是她觉得好还是打车回家。坐上车,她再一次的打电话给家里,你们觉得她应当怎么说?
我女儿就养成了一个习惯,坐上出租出打电话给我们,大声说:爸爸妈妈。我已经在出租车上了,我坐的车车牌是苏EBG185,诸如此类。大家要知道,现在社会上也有无良司机。”
小丽在离家门口很近的地方下了车。刚下车,有个陌生人向她走来,告诉她,她爸爸被汽车撞了,正在医院里急救,他要她和他一起去看爸爸。小丽怎么办?
当然是不轻易相信他的话,继续走自己的路,并迅速记下那人的面部特征。
那个人紧跟不放,小丽边喊救命求助路上寻找警察。然而没有警察出现。这个时候什么东西派用场了?
哨子!她应当用力吹哨子,引起路人的注意,吓退坏人,并往人多的地方跑。
坏人掉头跑了。这时候小丽跑进一家超市,打电话给爸爸,确定爸爸没事。虽然没事,但是她终还是决定怎样?
留在超市,等待家里人来接。
显而易见,居家安全、校园安全以及社会安全是我们生命教育的重要一部分。
生命教育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养成和交往。它对应着生命的社会属性,也就是社会生命。其直接关乎每个生命的宽度。
前两天在北京西单大悦城一层商场,两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发生口角,并引发争执。突然一方从裤袋掏出一把刀子,扎向另一方脖颈处,顿时鲜血直流。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。三个职业学校的学生和一个同样骑自行车的外地民工发生碰撞。这三个无知的孩子先是把民工的自行车扔到湖里,继而把民工也扔进去,民工死了。在孩子眼里,生命如草芥,生命成了一个器物,可以随便丢弃。这不是教育的悲哀吗?
一个孩子要长大成人,进而长大成才。孩子的生存、生活和生命离不开五个系统的健全发育,那就是体格系统、知识系统、能力系统、审美系统、价值系统。
当下分数教育的弊端是,过度强调了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的构建,而对其他三个系统有所忽略。
我近打算出一本书,叫做《让我们一起来学走路吧!》,我认为走路涉及到安全、健康、养成、交往、价值、伦理等多个方面,尤其是养成和交往。
我在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的时候,有一天下班回家,在1号线车厢见到两个初中生,手抓葱油大饼,在那里吃得津津有味。葱油的味道,很快弥漫了整节车箱。站得离两个学生较近的一位男士,十分友好而又严肃地指出:“小朋友,地铁上不要吃东西,回家再吃。”两个初中生只翻了翻白眼,照吃无误。
我和那位男士一样感到无奈和悲哀。是的,两个孩子也许是真的饿了,但在地铁上不吃东西,应是惯例,应是规矩。一来,这是个安全问题;二来,这是健康问题;再者,还有个文明问题。
这样的道理其实很简单,可是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懂?或许是懂了,却不把它当一回事?我们的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,有没有缺失?
第二天,我去南京讲课。高铁上,我的外侧坐了一位法国女士。她一直都在安静地看一本法文小说,仿佛车厢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、喧闹声与她无涉。到南京南站准备下车的时候,女士站上过道后,微笑着向我做了个“请”的手势,让我先行。我心生感慨:人家讲文明,不给别人添麻烦,她一般是怕拿架上的行李妨碍别人所以让我先行。我向她微笑道谢之后,走上过道。出乎我意料的是:女士根本没有什么架上行李要拿,她在我起步之后,亦然起步,款款施行,显示出一种令人肃然的优雅。
是的,“礼让”二字谁都懂,但在实际生活中,我们却常常忘了以行动给它诠释。法国女士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。为什么我没有伸出手来,向她那样做一个“请”的姿势?为什么我们大部分总是那么着急?进了电梯赶紧按关门钮不管外面是否还有别人,乘车蜂拥而上不管车上有没有空位,演出刚结束即起身离座不管演员是否谢幕……
我突然发现,这才是教育要面对的根本问题,才是“教育即生活”的好说明。衣、食、住、行,它既与知识、能力有关,更与价值观有关。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,不是应该从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开始吗?
生命教育的第三部分内容是价值和信仰。它对应着生命的精神属性,也就是精神生命。其直接关乎每个生命的高度。
北京《现代教育报》曾经让我谈谈“家长如何陪伴孩子乐享暑假时光”,我提了这样一些建议。
首先,父母要让孩子做一些家务。孩子不论年龄大小,在家里都要承担家务,因为这是作为家庭成员必须承担的责任。在美国,6~7岁的孩子,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,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;7~12岁的孩子,能做简单的饭,能帮爸爸妈妈洗车,能用吸尘器吸地、用抹布擦地,清理卫生间等。这很值得中国父母学习。
根据心理治疗大师艾瑞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,6~12岁孩子正处在“勤奋期”,他们愿意做事、喜欢做事,表现得非常勤奋。如果错过这段时间,也就错过了劳动教育的好时机。
其次,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。现在的孩子,高考结束了填志愿,多半孩子不知道怎么填,因为他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,将来要做什么工作。于是,农村孩子让老师填,城里孩子让爸妈填。
我们只关心孩子“学什么”、 “怎么学”,却很少有人去关心孩子“为什么学”。孩子学习的动力源问题,远没有得到真正解决。暑假来临,孩子们走出校园,如果能走进企业、走向社会,将非常有益。
再次,要和孩子进行健康的娱乐。暑假是一个多彩的季节,是孩子们娱乐身心,展示天性的大好时光。父母应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,与孩子一起开展有益活动,既可丰富孩子的阅历,增长见识,又可密切同孩子的关系,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。特别是旅游,是一种无止境的人生实践。利用暑假悠闲的时光,充分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空气,领略一山一水、一草一木的无穷魅力,会让孩子开阔眼界。
重要的是,一般要引导孩子读一些好书。暑假里,更要让孩子养成一个“悦读”的习惯,正所谓“身体和灵魂,必须有一个在路上”。我推荐孩子们读读传记和历史。一些优秀的传记会感染和影响我们,能够激励我们的一生。此外,还要读读历史书籍。
在我看来,亲子共读是对孩子好的陪伴。这里说的共读并不一般是和孩子都读一本书、一篇文章,才叫共读。孩子在家里读书的时候,我们在他们身边读自己的书,这也是共读。家里面读书的氛围一旦形成,孩子耳濡目染,便会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、神圣的事情。和孩子共读可以帮助孩子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来对待。这是为孩子的精神生命奠基。